全体师生:
秋季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大,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校园环境中,同学们在教室、宿舍、食堂频繁接触,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。为确保全体师生的健康,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,请大家共同做好以下预防措施。
一、 秋季常见传染病类型
1.流行性感冒(流感):由流感病毒引起,症状比普通感冒重,表现为高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。
2.水痘: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全身出现斑丘疹、水疱,具有高度传染性。
3.流行性腮腺炎: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为特征,可引发脑膜炎、睾丸炎等并发症。
4.肺结核:慢性咳嗽、咳痰、午后低热、盗汗等。
5.诺如病毒感染:俗称“冬季呕吐病”,可引起急性肠胃炎,出现呕吐、腹泻、恶心等症状,传染性极强,常在宿舍、班级内聚集性发生。
6.手足口病:多发生于儿童,但成年人也可感染,表现为手、足、口等部位的疱疹。
二、 核心预防措施:个人防护是关键
1. 科学佩戴口罩:
(1)在教室、图书馆、超市等室内公共场所,尤其是人群密集或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,建议规范佩戴口罩。
(2)如出现呼吸道症状,必须佩戴口罩,保护他人。
2. 保持手部卫生:
(1)勤洗手: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,用流动水和肥皂(或洗手液)洗手,尤其是在餐前、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。
(2)常备免洗洗手液:在不方便洗手时,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。
(3)避免用手触摸口、鼻、眼:这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。
3.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:
(1)在食堂排队打饭、就餐时,尽量保持距离,避免拥挤。
(2)在教室、小组讨论时,注意场所通风,避免过于密切的接触。
4. 做好健康监测:
每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如有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立即向辅导员报告,并及时到校医务室或医院就诊,切勿带病上课。
三、 校园集体生活特别提示
1. 宿舍管理:
(1)每日开窗通风:至少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(2)保持室内清洁:及时清理垃圾,定期打扫卫生,对被褥进行晾晒。
(3)不共用个人物品:如水杯、毛巾、餐具、剃须刀等。
(4)如舍友生病,应做好个人防护,并督促其尽早就医,同时报告辅导员。
2. 食堂就餐:
(1)鼓励自带餐具,打包带回宿舍就餐,减少堂食聚集。
(2)若在食堂就餐,尽量错峰,用餐时少交流,快食毕。
四、 增强自身免疫力
1. 合理膳食:多吃蔬菜水果,保证优质蛋白质(鱼、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)摄入,饮食均衡。
2. 充足睡眠:避免熬夜,保证每天7-8小时的睡眠,劳逸结合。
3. 适度锻炼: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,如跑步、打球、健身等,增强体质。
4. 接种疫苗: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。其他如水痘、腮腺炎等疫苗,可根据个人情况咨询医生。
基孔肯雅热预防知识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。
1.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人与人之间日常接触不传播。
2.典型症状:突发高热、关节剧痛(主要累及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)、皮疹等。
3.潜伏期 :一般为1-12天,多数为3-7天。
4.治疗方法:目前无特效药物,主要是对症治疗,如退热、止痛等。
5.预防措施:清扫校园,清除卫生死角和积水容器;蚊虫活跃期,师生户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喷涂驱避剂;教室、宿舍关闭纱门纱窗,宿舍配备蚊帐;室内发现成蚊可使用家用卫生杀虫剂处理。
6.发生症状后怎么办?
(1)立即报告: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。
(2)及早就医:前往校医务室或附近正规医院就诊,明确诊断。
(3)配合隔离:根据医嘱和学校安排进行隔离或健康观察,切勿擅自离开隔离场所。
(4)告知密切接触者:如实告知近期与自己有密切接触的同学和老师,以便他们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预防秋季传染病,需要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构筑起校园健康的坚固防线,共同守护一个安全、健康、充满活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!
特此提示!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关于2025年暑假后勤保障相关通知